时间:2016-4-12 阅读量:850 来源:泛员网
导语:原IBM大中华区高级法律顾问、君泽君律师事务所资深顾问、《2015中国企业走出去调研报告》主笔唐功远说,根据目前的反馈,解决这些纠纷多数是通过仲裁和诉讼解决。
在“一带一路”战略下企业走出去会面临很多涉法问题。昨日,原IBM大中华区高级法律顾问、君泽君律师事务所资深顾问、《2015中国企业走出去调研报告》主笔唐功远说,根据目前的反馈,解决这些纠纷多数是通过仲裁和诉讼解决,如果能争取靠当地法院去解决,将对走出去企业更加有利。
完善跨国公司架构应对风险“一带一路”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,名义上属于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,但是他们其实不是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的国家,有一些可能还不是很稳定,像中亚、中东还面临着恐怖活动等风险。另外,有些国家的宗教在整个国家政治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,所以在这些国家投资和经商,所面临的风险和到北美和欧洲这样的发达国家是不同的,对于这些国家的法律熟悉程度跟欧美国家也是不一样的。
针对到这些国家进行商业化运营存在的风险,由法制日报下面的中国法务研究院和律商联讯联合发起的,《2015中国企业走出去调研报告》谈到中国走出去的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,以及怎么解决这些法律风险所带来的危机。报告对于中国的120多个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跟相关访谈,其中有120个企业对问卷做了回应。
从调研当中可以看到,中国企业走出去有13个主要风险点。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政府审查,也就是说中国企业走出去会面临着很多外国政府审查。这个审查根据调研包括几个方面:一个是东道国政府的反垄断审查,东道国政府的反商业贿赂、反腐败的调查,东道国政府的环保审查,东道国政府的反欺诈调查,还有信息披露等。从调查数据来看,审查中国企业比较多的有东南亚国家、澳洲,还有北美。
唐功远建议,中国走出去的企业要加强和完善跨国公司架构的建设。比如政府部门、税务部门、公关部门等。国外跨国公司的这些职能部门非常完备,中国企业加强职能部门的建设,就能避免在国外遇到政府审查问题、税务机关的纠纷,跟当地劳工所产生的一系列争议,通过职能部门建设进行解决。
解决纠纷可争取当地法院裁决
除了政府审查,面临的问题还包括税务的合规和税务的稽查、劳资纠纷、民事纠纷、争议解决等。关于税务的稽查,这是在国外现在遇到的非常大的问题。受访企业问卷反馈回来说,税务操作不能满足当地政府合规要求的占43.8%;不当的税务披露占18.8%;不当的避税规划,这个也占18.8%;境外的税收项目管理混乱,占25%;当地政府的税收歧视占31.3%。
“走出去”的企业在跟当地政府职能部门、当地企业、当地员工之间产生的纠纷,这种纠纷也是非常多的,50%的企业遇到了民事纠纷,包括股权、合同、劳资纠纷、知识产权纠纷等。
根据目前的反馈,解决这些纠纷多数是通过仲裁和诉讼解决,其中有50%的企业回应争议是通过国际常设仲裁机构解决。中国从1982年开始,已经跟132个国家签订了双边协定,还跟很多国家现在已经签订了自贸协定,在这些协定里面,中国多数是规定通过专设仲裁庭来解决。仲裁在解决发挥对外投资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。
唐功远表示,其实正是因为法律体系的不同,我过企业对当地法律的了解程度不够高,发生了纠纷争取通过仲裁的方式解决,如果能够争取靠当地法院审判裁决,可能对企业是更加有利的。
推荐阅读:
http://www.fanyuancloud.com/articles/57
http://www.fanyuancloud.com/articles/55
热门文章
扫一扫~
关注泛员网微信公众号
扫码添加专属顾问
随时随地提供专业服务